(彰化新聞)【記者陳雅芳/彰化報導】百年湧泉不斷!彰化縣歷史建築彰化市公會堂及八卦山紅毛井設施,因年久失修,經彰化縣政府及市公所修繕,更新紅毛井的整建碑記,今(27)日在八卦山紅毛井辦理「彰化縣歷史建築彰化市公會堂及八卦山紅毛井設施修繕工程竣工典禮」,縣長王惠美說,八卦山紅毛井水質清澈,至今仍有許多人前往洗衣服。
▲彰化市公會堂暨八卦山紅毛井設施修繕工程竣工,縣長王惠美主持竣工儀式。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2.07.27)
八卦山紅毛井設施修繕工程由縣府補助68萬元,公所自籌30萬多元,除公會堂門窗修繕外,大部分的重點落在八卦山紅毛井周邊設施的改善與修繕,包含鋼棚架除鏽翻新、前方洗衣池整修、加強燈具照明、增加無障礙坡道、水塔遷移等。
▲王惠美說,早在清朝嘉慶年間,當時縣令胡應魁所撰《古月井記碑》就紀錄:「彰化縣城水質不佳,但城外的番仔井和紅毛井適合飲用。」。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2.07.27)
王惠美說,早在清朝嘉慶年間,當時縣令胡應魁所撰《古月井記碑》就紀錄:「彰化縣城水質不佳,但城外的番仔井和紅毛井適合飲用。」其中紅毛井位在八卦山西麓、彰化市公會堂右後方、旁有辜母薛太夫人墓,井內徑是一百五十八公分,縣府透過文史專家學者林文龍協助撰稿,更新紅毛井的整建碑記,用以紀念與紀錄這次八卦山紅毛井的整理及改善。
▲縣長王惠美與代表林世賢市長的市公所秘書陳瑞仁(左3)等人共同揭整建碑記紅綾。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2.07.27)
王惠美指出,紅毛井在當年荷蘭人占據台灣時,是荷蘭傳教士與士兵在此處駐紮掘井取水,故當地人稱此井為「紅毛井」或「番仔井」,井旁供奉福德正神,以喻「飲水思源」,此井歷經百餘年仍水源充足,去年時值枯水期,仍有大量水源湧出,水清甘甜,很多民眾取水回去泡茶,目前仍有家庭主婦前來洗衣,呈現各種不同風貌。
▲彰化市公會堂暨八卦山紅毛井設施修繕工程竣工。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2.07.27)
彰化市公所秘書陳瑞仁表示,因為紅毛井屬於歷史建築物,所以彰化市向彰化縣文化局申請修繕計畫,也獲得縣府的補助,在修繕過程中受到楊里長及縣府的很多幫忙,讓修復工程順利完成。希望這樣的縣市合作,讓彰化更好更美麗。
▲彰化八卦山紅毛井水源充足仍有大量水源湧出,水清甘甜,目前仍有家庭主婦前來洗衣。
(圖/記者陳雅芳攝,2022.07.27)
王惠美指出,公會堂、紅毛井2002年及2026年分別規劃為彰化縣歷史建築,歷經風吹日曬,原有遮風避雨等設施老舊,經里長與地方仕紳反映,由縣府及市公所辦理修繕,如今完成,歡迎民眾前來拜土地公求平安,也來看紅毛井。
《觀傳媒》提醒您:防範新冠肺炎,應使用肥皂勤洗手,出門務必戴上口罩!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主動通報,並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